当前,我国已 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。综合来看,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,并无太大悬念。问题的关键是,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,我国同 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。因此,必须着眼长远,在现阶 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、重塑增长动力源,使我国在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后依然 保持强劲发展动力,顺利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中国经 济长期趋势如何?在走出 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如何保持强劲增长动力?总结我 国实践经验和成功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经济体的经验,可以得出一些启示。
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的经济 体及其发展经验
欧美发 达国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,近代以 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其发展 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。二战以后,先后又 有一些经济体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阶段、进入高 收入经济体行列。首先是以"亚洲四小龙"为代表 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几个小型经济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,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 纷纷进入高收入阶段。然后是 中东欧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美大陆的"优等生",进入本 世纪以来先后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,进入高收入阶段。值得一提的是,2011年是南 美一些国家走出"中等收入陷阱"的元年。智利和 乌拉圭在这一年成功跨越二战后南美国家集体陷入的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"中等收入陷阱",成为率 先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国家。
先后发 展起来的这些经济体,它们保 持较高发展水平或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历史条件不同、发展道路不同、经验各有千秋,总的来 说可归纳出三条主要经验:第一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老牌资 本主义国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,技术进 步的推动和创新活力的激发使这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、70年代初达到发展巅峰;虽然后 来经历了经济波动和危机,但始终 保持世界领先地位。第二,坚持对外开放。以"亚洲四小龙"为代表的东亚模式,抓住转 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机遇,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,深度参与国际分工,搭上世 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,因而顺利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。第三,实行市场经济。中东欧 转型国家经济基础较好,在转型 之初人均国民总收入就达到2000—3000美元,转型之 后实行市场经济,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;在南美大陆,智利和 乌拉圭之所以能够率先走出"中等收入陷阱",也是因 为它们是南美大陆最规范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。
展望中 国经济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的四个发展阶段
参照世 界银行对四个收入组的划分,可以对1978年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相应划分和前瞻性预测。对照国际经验、结合我国实际,深入分 析这四个阶段可以发现,我国已基本具备跨越"中等收入陷阱"的条件。